銀山溫泉看五四

20160504.JPG

今天是五四運動九十七週年。

我身處日本的銀山溫泉小鎮, 這裡有13家大正年間的木造旅館。當年北京學生示威的對象, 就是日本大正政府。穿上大正浪漫古著, 漫步百年石板路, 我思量,為什麼日本人在侵華戰爭及《二十一條》,對”老師”身分的中國表現得那麼殘忍齷齪?他們不是學習儒家思想, 應該尊師重道嗎?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亞洲首個共和政權成立。大正著名文學家芥川龍之介和當時大部份日本文人一樣, 對中國有一種文化鄉愁, 他寫的《支那遊記》,就仔細描寫了他的中國夢破碎:

“這個中國人的態度和臉色上,有一種十分悠閒的神色。一間聳立在陰沉沉天空下的中國式破舊亭子,一泓布滿病態綠色的池水,一大泡斜斜射入池中的小便。我久久地注視着這個中國人,懷着刻骨銘心的感懷。”

芥川筆下, 中國人到處擤鼻涕、大小便, 完全不像一個禮儀之邦子民, 不值得日本人尊重。相隔了近百年, 國人在外仍舊醜態百出, 看來五四先賢們一個世紀前開始反省的自身文化價值, 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