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曾長期是世界經濟中心,由五千年前的埃及,到希臘、羅馬,以及絲路的終點威尼斯。至十五世紀大西洋邊陲的葡萄牙、西班牙,開拓了大西洋,發現了新大陸,世界經濟中心才由地中海轉到大西洋。大西洋光輝了五百年,直到戰後美、日、中依次崛起,世界經濟中心又移到這三國共享的太平洋。
在這轉移之中,只有美國左右逢源,獨佔雙洋,而中、日先天性從來都沒有大西洋的份,注定我們對這個大洋異常陌生。
我的血統,到底還流動着遊牧民族的血液,不肯滯留在此。我這年齡,還悸動着流浪者的冒險因子,不甘心拋錨。這刻,只有——種東西,還可以撩動滄海桑田的沉睡心房。
當看到QM2郵輪的大西洋行程時,令我興奮莫名。大西洋的某個角落、三個大陸之間、非歐美洲的匯流之處,藏匿着八座火山島,份屬北非諜影摩洛哥的鄰居,處西南邊一百公里而已。然而它和這個近鄰卻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因為這八座火山島在五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已被一千多公里外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佔領並殖民。七座火山島成為西班牙皇室的地盤,命名為Canary Islands(加那利群島),現在仍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和南美洲的巴西命運一樣,只有一個Madeira群島成了葡萄牙皇室的囊中物。
航海大發現時,這些被歐洲搶走的非洲外海孤兒,自然成了航海家的中途落腳點。例如哥倫布在發現美洲前,就在這裏住過一段時間。航海大發現結束後,這些緯度和香港相差六度的亞熱帶小島,就成了北歐人的避寒勝地,包括邱吉爾、茜茜公主等。對亞洲人而言,這些火山島就像火星一樣遙不可及,曾到訪的唯一名人代表就是「我的故鄉在遠方,到處流浪」的三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