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式細緻繁瑣

“Yukata(浴衣)要左襟搭右襟, Obi(腰帶)要這樣打结。這條腰帶太細了, 我換一條粗的給你。”京都最著名 “御三家”之一的柊家旅館, 女將西村明美帮我穿浴衣, 為一條腰帶的寬度又去張羅一番。“打完后把结藏在后面,不要放後面正中,偏左比較好看。"光是打結也花了十分鐘。印有桂花和柊葉的柊家浴衣, 川端康成穿過, 三島由紀夫也穿過。

京都式繁瑣细膩,吹毛求疵,和我從小習慣的内地式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是地球上的兩極。人類文明的發展一定是開到荼蘼了, 才有本錢去捨簡求繁。簡化禮儀以及文字, 只是貧乏落後的權宜之計。

當然還有客觀因素。數千年從來不缺乏戰爭、饑荒、逃難、貧窮的土地,怎麼可以和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些苦難的京都這福地相比?中國每一次的改朝換代, 都建築在血流成河的歷史事件之上, 於是死亡後重生的國土上, 前朝的風韻和建築, 全部被打爛成為了罪孽的頹門敗瓦。只有遙遙相對的小島上, 萬世一系, 居然沒有朝代更替, 今天的明仁天皇是二千六百多年前神武天皇的第125代傳人。相比同期東周時期的中國, 至今已經腥風血雨了廿個朝代更替。

我想起川端康成的《古都》了。千重子就是這麼追求完美的細節。即使做苦力活的低下階層苗子(千重子的孖生妹妹)也會有專門供睡覺穿著的浴衣,那還是在二戰後的日本最窮困時代。NHK大河劇《八重之櫻》重現的日本著名白虎隊故事, 敵軍入城之日, 全城有二百個家庭切腹自殺, 包括大量婦孺老弱, 首先沐浴, 全體更換潔白素服, 梳頭化妝, 才從容全家共赴黃泉。窮要講究、死都要美, 這才配叫大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