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跳蚤市場

歐洲河船路線除了多瑙河、萊茵河, 還有荷蘭運河。我第三次在歐洲坐河船, 就在熱門的阿姆斯特丹登船。碼頭停泊了近十艘河船,由Uniworld 到 Viking, 最多船的就是Luftner Cruises, 有三艘之多。我這次坐其旗下的Amadeus Brilliant。

鹹鯡魚上的荷蘭霸權

午餐就是Haring(鹹鯡魚)送啤酒! 這種荷蘭人最愛吃的佐酒小食,這種其貌不揚的鹹魚,成就了荷蘭人的強國夢想,由貧窮沼澤低地變成了歐洲最富裕的國家。五百年前荷蘭漁民發明了一種切魚刀,一刀切斷鯡魚頭及勾出內贜,用醋和盬就可以將鯡魚長期保存,出口去全歐洲。 “在鯡魚骨上,我們建築了阿姆斯特丹。"然後荷蘭水手依賴這種便宜的蛋白質來源,擴張到 “歐洲海洋馬車夫"的海洋霸權,由亞洲到美洲,荷蘭人建立了雅加達(今印尼首都)丶新阿姆斯特丹(今紐約)丶以西蘭省命名了「紐西蘭」,成為當時世界經濟中心和海上第一強國。1644年崇祯十七年, 荷蘭人在台灣淡水登陸, 明人稱他們為紅毛番,所以其城堡叫紅毛城, 直到1794年乾隆下旨才改稱荷蘭。當時日本江戶時代, 有所謂「蘭學」, 為日本最早引入西方科學知識。到了17世紀中葉,小小荷蘭的貿易額佔據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今天, 鯡魚仍然是荷蘭美食第一位,兩歐一條,佐酒與海風,足以懷念荷蘭五百年前黃金時代。

免費渡輪去尋寶

我去過歐洲十多個國家的跳蚤市場,發現只有Old money國家,主要是幾個世紀都富甲全球的西歐,平民百姓家的舊物也甚精美。最差的是東歐國家和前蘇聯,窮得太久了,除了沙皇皇宮有些像樣的精品,民間舊物多屬垃圾。北歐丶南歐位於東歐丶西歐之間。荷蘭這個鹹鯡魚上的富國, 跳蚤市場有什麼寶貝呢?

我怎麼知道荷蘭有全歐洲最大跳蚤市場?在香港我經常幫襯一家歐洲貨古董店,由書桌丶枱燈丶水晶燈丶酒櫃等。老闆熟絡後,最後告訴我他最主要的貨物來源,就是荷蘭這個歐洲最大跳蚤市場ij-hallen。

這個市場不同一般週末就開,一個月只開一個週末。由河船碼頭走去火車站,就是渡輪碼頭。市場位於Amsterdam Noord島上,有906號免費渡輪。碼頭上已經人潮洶湧,每人都拖個空喼,準備好大出血。十五分鐘後,到達小島。島上有兩個過萬平方米的廢棄船廠,就是目的地。排隊買入場券5€,入閘後有幾十個露天攤位,左右兩邊有蓋船廠才是戲肉,兩邊各有三百多個攤位,沒有細分種類,完全符合尋寶的心態。

我奮鬥, 才能浮出水面

攤販可以粗略分為商販和市民。商販的商品種類專業一些,也精美一些。有人專賣黑膠唱片丶舊電子遊戲機丶水晶燈丶餐具丶床品丶我最有興趣的鐵皮機械玩具丶機械鐘丶勳章丶軍服。

但大部分市民的攤位,就是大雜貨攤。一歐羅一件舊衣服,旁邊又有花瓶丶又有毛公仔丶手袋丶衣架。最詭秘是一個男人還在賣幾個粉紅色胸圍!

荷蘭人的確環保,到處都有鋅鐵餅乾盒出售,早到五十年代,近至現在的丹麥藍罐曲奇, 這些餅乾盒來到香港, 只能最終到垃圾堆。

難得遇見一個華人小伙子,他會一點點普通話: “我父母是溫州人,我在荷蘭出生。我衣服太多了,就拿來這裡賣。攤位租金兩天35歐羅,我應該可以回本!"他很多名牌衣服,有些價錢牌還在,也只賣10歐。這麼環保,總比做二世祖好一些!溫州哥,向你致敬!

我有備而來,自備購物袋和膠袋。戰利品包括六十年代中國出囗的 “娃娃騎鵝"鐵皮上褳玩具,全新有盒,十分罕有,4歐。機械更為複雜的 “中國娃娃",上鏈後可以左手敲鑼丶右手打鼓,聲音響亮。主人家介紹: “六十年代中國人很有創意,這種富有中國特色的玩具出口到歐洲,在現在看來也十分大膽。不像現在中國製造的都跟隨西方潮流。"他如數家珍,介紹另一款 “這個是印度七十年代製造的顽皮𤠣,風格就接近西方審美觀念。"因為小時候沒有錢買玩具,加上音樂劇《歌聲魅影》中最重要的道具 “古董打鼓音樂猴",我對這種機械運作的玩具十分著迷,老人家也不志在做生意,和我聊玩具丶聊荷蘭大麻丶我這次河船趣事丶他們上次去香港等等,聊了半小時。這就是跳蚤市場的魅力,因為骨子裏,喜歡跳蚤市場丶浪跡各地丶結交天下丶淡薄名利的人,就是波西米亞人。

逛完買完這七百檔跳蚤攤位,不需要太多金錢,但需要大量體力,我花了整整六個小時!走走停停,中場休息,也累得半死。因為買下的大小雜貨越來越多,越來越重。

三點半逛完,走出船廠,忽然刮起狂風,夾雜小雨,冷得令人打抖。上午還是陽光燦爛,現在突然降了十度。春天的氣候,比香港冬季都寒冷。想起導遊說過,荷蘭天無三日睛,一年有三百天刮風,我算是領受過了北海的惡劣氣候。和對岸英國一樣,正是在這麼惡劣的自然環境之下,北歐人就必須自強不息丶勤勞克儉,否則就會被大自然打敗。就像澤蘭省的省徽是一個泡在水中的獅子, 上書 “我奮鬥, 才能浮出水面”(荷蘭文Luctor et emerge, 英文為I struggle and I emerge)。南歐人就不一樣,溫暖宜人的氣候,令他們安於享樂,最後變成歐盟四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