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高教堂
我們不是鳥, 但就想飛。於是建築越來越高, 渴望與上帝溝通。
花玻璃逃難記
人類害怕時間,而時間害怕金字塔。埃及吉薩金字塔高138米, 在其建成後的3800多年中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我這次乘坐Tauck河船, 到訪萊茵河上遊、法國聖誕之都史特拉斯堡的聖母院座堂, 1439年完成了其142米的北塔樓, 成為中世紀的霸主、世界最高建築, 也超越了當時主要的競爭對手巴黎聖母院(高度為96米)。
法國大文豪雨果贊嘆這座中世紀世界最高的教堂,「偉大而精緻的奇蹟。令人驚歎的建築。」德國大詩人歌德描繪她「美麗中藴含崇高」「莊嚴高聳、廣袤的上帝之樹」。
法國史特拉斯堡的聖母院座堂由1284年開始,用了250年修建才基本完成。紅色砂岩的大教堂,帶花邊的無數尖頂、密密麻麻石雕、滴水獸,一眼看不完。
進入教堂內, 河船導遊Adrienne為我們介紹教堂的精粹部份: 花玻璃。 “十二世紀出現的哥德式教堂,第一次不再用牆做主力承重,而發明了柱子去支撐一個比一個高的穹頂。哥德式教堂所以比羅馬教堂更為光猛, 去除了承重牆, 四周都可以自由選用花玻璃,納入更多光線。中世紀還沒有印刷技術, 普通人不識字, 於是教堂將整本《聖經新約》燒成了花玻璃。眼前的花玻璃就是一本書, 八百年前的花玻璃九成能夠保存至今, 有一段故事。
二戰時納粹德軍兵臨城下,亞爾薩斯人逃難時, 唯一帶走的東西,就是他們祖先最珍貴的這項遺產。亞爾薩斯人將幾千塊花玻璃拆下來, 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每家人用一個旅行箱,裝著幾塊花玻璃,逃難去法國南部博爾多。雖然他們後來被巴黎的親德政府所騙,亞爾薩斯人又帶著花玻璃回到家鄉,在火車站全部花玻璃就被德軍扣壓了。二戰後才在地庫中被美軍發現, 重見天日。”最大一塊14米直徑的玫瑰窗,面向西方,下午太陽西斜時,像巨大的鑽石一樣,發出五彩光芒。圖案色彩繽紛, 由中心點完全對稱, 像萬花筒一樣令人目眩, 這塊玫瑰窗也是今年Strasbourg聖誕市場的logo。只有祭壇上方的聖母窗在二戰時被毀。現在復原的聖母窗, 由歐盟贊助, 所以最頂部加了12顆藍色星星, 代表歐盟。
直到19世紀萊茵河下遊的科隆建成大教堂,這聖母堂才將世界最高教堂寶座拱手相讓。
科隆大教堂
“科隆HBF火車站大堂的滿佈灰塵玻璃後面, 就是近乎黑色的哥德式高塔, 到底是在火車站旁邊修了這教堂, 還是在教堂旁邊修了這火車站?當然是後者了, 因為這教堂足足修了六百年呢! 站在火車站前面, 相機根本無法將教堂高塔全部拍攝下來, 這個龐然大物簡直像中世紀哥斯拉那麼巨大!” 四分一世紀之前, 科隆就是留給大學時代的我這樣的第一印象, 現在也是。25年對科隆大教堂來講, 只是一秒鐘而已。時間在這裡停擺了。
科隆人用了六百年, 1880年終於建成更高更大的科隆大教堂,其157米的高塔, 以15米之距擊敗聖母院, 榮登世界最高的建築。但這個紀錄很短命, 八年之後, 法國人就報復成功了。在巴黎市中心建成324米的巴黎艾菲爾鐵塔。當時已經工業化了, 只用了一年半就打破了科隆六百年的功夫, 但科隆大教堂至今仍然保持 “世界最大歌德式教堂”美譽。沒有人會去搶這個名譽, 因為工業時代來臨了。艾菲爾鐵塔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然後被美國紐約帝國大廈取代。後工業化的都市, 紛紛開始大白象的工程, 與天比高的摩天大樓成為各國角逐和展示國力的工具。
“世界最高建築物” 由遠古時代非洲的金字塔, 到中世紀歐洲的兩大教堂, 美好時代的艾菲爾鐵塔, 然後跟殖民者的五月花號船, 19世紀是美國摩天大樓的年代。直到21世紀, 最高者又移師到了中東(杜拜塔)和亞洲(今年落成的上海塔)。剛好就是人類發展的一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