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良遇上李白、鑒真
古都長安的唐韻遺風, 看得見、聞得到、觸手可及, 但不是在今天的西安。因為今天的西安市容已經和任何一座內地城市無異, 要找尋盛唐遺風, 不能去中國, 因為環顧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保存下來老祖先唐代建築僅殘餘兩座: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和南禪寺。
李白年代的檜木香
奈良縣觀光局的劉睦小姐來接我, 她第一句就是: “京都尋宋。奈良尋唐。” 京都最早的「東寺」雖說創建於796年, 但已不存創建時的建築物。京都府內現存最古的建築物是西元951年建的「醍醐寺之五重塔」, 唐朝已滅, 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代。
“你見過李白時代的建築物嗎?”
“不可能吧!” 我過去超過一百個世界文化遺產, 千年以上的東西都是石頭的, 由金字塔到波斯波利斯, 希臘到羅馬遺跡。因為木頭不易保存, 我的中史老師對我比較中國現存的古蹟建築的年資, 幾乎無法和其它幾個古文明相比擬, 很不以為然: “中國建築以木為主, 經過戰火蟲害, 所餘無幾, 自然很難和石頭建築為主的西方文明相比較!”但眼前這些唐朝木建築, 怎麼保存得這麼完美?奈良怎麼這麼多這些唐朝老古董?
西元八世紀時為唐朝開元之治, 國強民富, 這些宏偉佛寺,曾經廣見於中原大地, 但今天無一倖存。禮失而求諸野, 現存世界最早的西元八世紀木結構建築, 只在日本, 只在奈良, 例如這間法隆寺。其五重塔塔高31.5米, 不止是日本最古老的塔, 也是世界最早的木塔! 建築風格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 第一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有不同塑像, 以北面釋迦圓寂而悲傷的佛家弟子像尤為出名。但是塔內部嚴禁進入而且光線不足, 只能從外面欣賞!
迴廊粗大的檜木柱子, 仍然支撐著巨大的屋頂, 千年不累。我走近聞一聞李白年代的檜木香氣,詠—句 “疑是地上霜"?經過了宋的動蕩, 又經過了元的彎弓, 還有明的積弱, 以及清的落泊, 怎麼還那麼的芬芳撲鼻?中國現在能找到丁點明朝的東西, 已經是不得了, 找到宋代了, 就更加國寶了, 凡人不能看真跡, 只能看數碼化了的《清明上河圖》, 何時聞到過什麼唐代的楊貴妃的香味?還隨隨便便就有幾十根唐朝柱子任你零距離接觸?千萬不要提今天西安那個所謂 “楊貴妃華清池”, 廉價國產水泥倒出來的臭水溝, 那是嚴重污辱了盛唐的文明! 仔細欣賞, 帶有香味的檜木門、柱上,有大大小小的蟲害造成的木洞,大洞就用削成同樣形狀的木方填補, 就像補衣服一樣。千年的日曬雨淋, 歲月將原本的木色薰成深紅, 近乎黑色了。
參拜鑒真大師
中國的唐朝建築至今只殘餘兩座, 但奈良就有卅座之多。唐代名僧鑒真在家鄉揚州出家的大雲寺、修行的大明寺, 早已被毀。但他在奈良親自修建的唐招提寺, 就保存了四座盛唐木造建築: 金堂、講堂、経蔵、寶蔵。鑒眞圓寂後(763年)製作的乾漆鑒眞和尚坐像, 更是日本最早的人物肖像雕像, 平時並不對外公開, 我運氣好極了, 今天NHK來拍攝紀錄片, 才得一睹代表中日文化交流的這位一代名僧。我從小就聽聞鑒眞大師的生平, 因為外婆生前極為崇拜大師, 我這次專門帶了外婆的遺照前來參拜。
雕像0.8米高, 雙目緊閉, 面帶微笑, 栩栩如生。他在日本開創了律宗, 所以唐招提寺是律宗總本山。在香港保護一個百年建築物已經不容易, 在中國的盛唐建築更加兩隻手指數曬, 日本人是怎麼堅持一代接一代, 以最恭敬虔誠的心, 將這些世界上碩果僅存的盛唐精髓, 保護到今天?
李白曰: “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 今天要改口了: “我尋盛唐風,獨往奈良走。”
豆知識: 根據奈良縣觀光局資料, 現存中國唐代時期建築物共有三十座, 包括當麻寺的東塔、西塔、曼荼羅堂; 法隆寺的中門、金堂、五重塔、回廊、經蔵、東室、綱封蔵、食堂、東大門、夢殿、傳法堂; 唐招提寺的金堂、講堂、経蔵、寶蔵; 薬師寺的東塔; 東大寺的正倉院、三月堂、本坊経庫、法華堂経庫、手向山神社寶庫、転害門; 新薬師寺的本堂; 室生寺的五重塔、金堂; 栄山寺的八角堂, 以及法起寺的三重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