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一法師在七十年代末到訪普陀山, 發現這個唐代建立的觀音菩薩道場無一尊完好觀音雕像, 1.7萬餘尊佛像和寺廟在文革被毀。環顧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保存至今的唐代建築僅殘餘兩座: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禪寺。
奈良縣觀光局的劉睦小姐來接我, 她第一句就是: “京都尋宋。奈良尋唐。” 京都最早的「東寺」雖說創建於796年, 但已不存創建時的建築物。京都府內現存最古的建築物是951年建的「醍醐寺之五重塔」, 當時唐朝已滅, 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代。
276平方公里的小小奈良, 現存中國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時期建築物共有三十座, 數目之多令我瞠目! 包括当麻寺的東塔、西塔、曼荼羅堂; 法隆寺的中門、金堂、五重塔、回廊、經蔵、東室、綱封蔵、食堂、東大門、夢殿、傳法堂; 唐招提寺的金堂、講堂、経蔵、宝蔵; 薬師寺的東塔; 東大寺的正倉院、三月堂、本坊経庫、法華堂経庫、手向山神社宝庫、転害門; 新薬師寺的本堂; 室生寺的五重塔、金堂; 栄山寺的八角堂, 以及法起寺的三重塔等。這個由翻譯寺門由美子給我的名單之長, 建築保育之完美, 令人汗顏。
她帶我遊覽当麻寺、唐招提寺和東大寺, 古都長安的唐韻遺風, 看得見、聞得到、觸手可及。可她不明白, 為何我長吁短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