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夾心人

20151010.JPG

早晨Tauck河船泊在德國Breisach, 9點半上旅遊巴, 開車五分鐘就到達法國邊境,上午去法國北部小鎮Riquewirr,下午去Colmar, 均屬於法國Alsace阿爾薩斯地區。阿爾薩斯與旁邊的洛林, 中學讀歐洲歷史時就聽過這個名字, 數百年來都是法德爭奪之地, 幾度易主。在神聖羅馬時代屬於德國,三十年戰爭令法國贏得阿爾薩斯及洛林。1871年普法戰爭後, 又被德國搶走。一戰後再成為法國領土, 直到二戰時納粹德國1940年重新佔領五年, 二戰又復歸法國所有。 “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們阿爾薩斯人, 想跟那個國家。我們夾在兩個歐洲大國之間, 德法德法德法, 不停被迫地改變國籍。”Tauck安排的當地導遊Adrienne講出作為 “夾心人” 的無可奈何。

不同中日爭奪的釣魚台、中菲越爭奪的南沙, 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有180萬居民, 二千多年都是葡萄酒產地,我問Adrienne: “那你認為你自己感情上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 “還有問嗎?我們當然是法國人! 100%的法國人!” 她斬釘截鐵地,用濃濃法國鼻音的英語回答我。這就比沒有人的海島爭執簡單得多了, 人民自決, 阿爾薩斯及洛林肯定應該屬於法國。 “但我們的文化建築飲食, 深受德國影響, 和南部法國很不同, 你這兩天都在阿爾薩斯地區, 自然就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