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漲起, 海上升堡壘。潮水退下,又變成陸地一部份。
這個世界上最奇蹟的天主教堂, 因為變幻莫測, 所以光是憑其疑幻疑真的外表, 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被雨果稱為 “海上金字塔” 的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 Michel), 成了我這次來巴黎唯一想去的地方。
聖米歇爾山如果只是保留了小島自然風貌,就不足掛齒。由708年到整個中世紀,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都趁潮漲時,螞蟻搬家一樣用船將石材運到島上,用繩索拉上山頂,用五百多年時間,將這座一平方公里的悬崖峭壁,塑造成一座主教夢中的完美教堂,直到13世紀國王捐款修建最後的Merveills(奇蹟)建築群後,才形成如今「島是一教堂,教堂是座島」的奇景。14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之中,整個諾曼弟都被英國人攻佔,這座小島加建了一圈高大城牆,將小島重重包護。英軍屡攻不克,聖米歇爾山成了英國佔領區中唯一沒有被佔領的法國城堡,長達30年。我聽了這故事,很好奇那時的島民,豈不是坐牢一樣,困在這一平方公里的小地方三十年之久?嬰兒到了中年, 才第一次出山, 豈不是現代桃花源?
我於是自投羅網,去小島上住一晚。
大部分跟團遊客都住在聖米歇爾山1.8公里外的Caserne鎮,因為只有鎮上才有連鎖現代化酒店。自由行的我就選擇住進聖米雪山上的中世紀旅館,就像幾百年前的朝聖客一樣。不必擔心這些年齡大過我們祖父的古董旅館很難訂,我用Expedia的平板App, 搜尋聖米雪山,就彈出幾十家山上的古董木建旅館,旁邊有顯示山頂大教堂的距離。距離二百米、地址是沒有門牌號的島上唯一大街Grande Rue,我就訂了這家Auberge Saint Pierre, 110歐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