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記憶,所以我在。在這個倉皇的世紀。我們欠的生命,賠不了。我們欠的青春,回不來。這是大傾聽的年代,不管你站在海峽哪一邊。”
書展我只去了一場講座, 就是龍應台, 她呼籲每一個人都應該去記錄上一代人的故事, 不是有政治立場的國史, 而是民間的記憶。這樣才會令一個民族、令我和你存在。
剛好今早收到美國表妹的信息, 她想去維也納時探訪一個失去連絡三十年的姨媽。我翻出塵封的相片, 將上一代給我的記憶, 傳給她:
這張相片是我外婆沈琳輝唯一的親妹妹, 她是家中的大美女, 嫁入王雲五家做大媳婦, 王是民國時的出版大王, 主持商務印書館四十年, 歷任經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 發明了“四角號碼檢字法”。 蔣介石親自邀請下, 1949年隨國軍遷台後出任行政院副院長, 於是兩姐妹生離了半個世紀, 直到九年前死別也沒有再見面。
王雲五的大兒子王學理是當時國民政府駐葡萄牙的大使, 所以姨婆女兒王斯本在歐洲出身, 很西化, 也講一口的德語、葡語和西語, 她在維納斯做歌劇的導演, 小有名氣。我在1990年前往德國讀書時, 曾經去維也納探訪過她, 成了兩個家庭1949年後唯一的一次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