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總要在雨天, 《忽週》忽然要分手。廿年前林振強取的這個名字, 十分破格, 環顧今天的兩岸三地週刊, 仍然鶴立雞群, 又怎樣?曾經是香港銷量最高的雜誌, 每週超過廿萬份, 又怎樣?連倒閉的日子都有型過人, 選擇在創刊廿週年的大好日子結業! 是象徵紙媒過去廿年的黃金時代, 已經正式蓋棺了?
七月是讀書天, 書展人頭湧湧, 傳媒接二連三倒閉。大量新書出版、雜誌用贈品吸引訂戶, 同時傳媒進入大寒冬, 令人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香港怎麼了?老派的有創報五十六年的《新報》、七十六年的《成報》, 少壯派的有廿年的《忽週》和廿五年的《壹週刊》大裁員。前兩者倒閉的是老人報, 可以歸咎於自然老死。還沒有老死的中產中年人, 對後者猶有感情, 欄友在FB發起「自己的壹仔自己救」群組, 義憤填膺, 悲從中來。
八卦週刊用來kill time的, 但FB謀殺時間的力量, 比《忽週》更強大、更人性化, 因為每個人都是忽週和壹仔的記者和編輯, 每分鐘不停發佈新聞, 不必去報檔7仔, 也不必付十多元, 就已經輕鬆打發了時間。紙媒一定要找到新的Value, 才不會被FB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