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百餘國家,只有一個國家的感情最為深厚,愛恨纏綿, 藕斷絲連,欲斷難斷。
七十年代在內地接受的抗日教育, 令我童年時十分憎恨日本人。八十年代來港後, 開始接觸到中森明菜、山口百惠, 剪了個Match(近藤真彥)頭, 書包用叮噹公仔, 開始因為瞭解而愛上她, 並學習日語, 進入日本大企業打工廿載, 每個月都去東京出差, 衣食住行思維作風全面日化, 家中裝修成蹋蹋米的和室, 比日本人還傳統, 最後進化到連我講的英語, 也帶有日語口音! 我的中文名 “明生”碰巧也是一個日文名, 發音為Akio, 成為一個由內至外的 “假日本人”。
因瞭解而分手, 我在前年離開了日資企業, 曾經以為自己不會回頭再看一眼她了。昨天剛由關西回來。士別三日, 看法有點不同了。和日本朋友一邊喝酒, 一邊交流, 日本的文字來源於中國, 憲法來源於美國, 營商手法來源於儒家和英國, 軍隊來源於武士道和德國, 藝術美感來源於櫻花和法國。我最近去了一趟花都的“東京宮”、”東京街”,法國人和日本人的感情也特別要好, 互相仰慕了數百年。日本有這麼豐厚而精粹的優渥混血文化, 即使近年面臨中韓崛起, 顯得經濟不景、青黃不接, 但底氣還是十足。
日本經濟多年持續疲弱, 對遊客郤是好事, 因為日圓低迷, 便宜到笑。我在Expedia上面訂大阪和東京的酒店, 十間有八間已經爆滿。這是311大地震後首次見到的旺場, 在難波的Sushizanmai壽司店, 粵語對話也此起彼落。我們一行三個人吃到捧腹而回才¥5555, 折合HK$355, 這個價格在香港可能吃一個人的日本料理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