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新界村屋, 驚蟄之後, 經常有蛇出沒。我自幼就很害怕蛇, 有次跑步見到路上一條小青竹蛇, 居然生起了邪惡之念頭, 想找石頭打死小蛇。自從在東南亞看到眾多蛇王崇拜和學習《吠陀經》《本行經》後, 才明白自己的無知愚昧, 不知道蛇有善心, 曾護佛祖。
蛇王在此
到達緬甸大金石山頂的一刻, 太陽在山後彈了出來。佛光普照, 萬物爭榮, 香客扶老攜幼,好不熱鬧。四人大轎上面有不良於行的老人家, 被人抬上去朝聖。年青挑夫背著竹簍,內裡是香客的行李, 裡面居然還有小朋友兩個!遊客付$6000(6美元)入場券,但本地人免費。走到正門,左右盤據有兩個Naga那伽蛇王雕像, 上面各有金翅鳥一對。到了這裡,要脫鞋才能進入雲石廣場。
那伽的信仰源遠流長, 古老的吠陀文獻里就已經提到了這種掌管泉水、河水的大蛇, 歷史比佛教更久遠。我在東南亞的印度教影響之地, 均見到那伽影子。泰國和柬埔寨的皇宮和寺廟, 常見沿樓梯而下雕刻的蛇形就是那伽。今天首都金邊最大的酒店之一叫Naga World, 就是紀念那伽。老撾的那伽, 還加入了中國龍的頭顱, 證明這個中南半島國家同時受到中印文明影響, 所以有人將那伽翻譯成中文的龍王, 其實那伽和中國龍在性質和外觀上並不相同, 前者是單純的蛇, 後者騰雲駕霧, 形象更是九不像。
受到婆羅門教影響, 今天的佛教、耆那教和鍚克教均有那伽的崇拜。釋迦如來降生之時,蛇王吐清凈水,一溫一涼,灌太子身。《本行經》上說:世尊跏趺而坐, 七日不起。風雨不停,天氣十分寒冷。諸龍王(即那伽)從宮殿出,以大身七重圍繞擁蔽佛身,又以七頭垂世尊頂上,作成大蓋嶷然而住,心中念道:“莫令世尊身體受寒冷、風濕、蚊虻諸蟲所侵襲。”我在柬埔寨請回一尊釋迦牟尼佛石雕, 上面就有七頭蛇王做傘蓋模樣, 為佛祖遮風擋雨。在華人看來, 七條蛇的樣子比較嚇人。因為漢語中有 “蛇蝎心肠”、 “佛口蛇心”等成語, 令我們從小對蛇有了分別心。我正是用這尊七頭蛇王石雕, 來克服自己對蛇的恐惧心。
雲石廣場
雲石廣場上到處是草蓆和毛氈, 都是昨天過夜香客留下的東西。四周商店售賣水果供盤、鮮花、蠟燭、金箔,我也買了金箔,$1750(1.75美元)有五張, 準備一會去貼大金石。供品用一個鍚盤裝著一塊西瓜、半個木瓜、半個熱情果、一碟椰絲, 中間放一支汽水。
雲石廣場四週望得見大金石的地方,設有大大小小數十個祭壇,地上擺滿了水果鮮花蠟燭, 女仕們都跪在地上,手執糯米飯水果等貢品,雙手合十,面向大金石,口中唸唸有詞。
地上有一個巨大的佛足石, 一條長長的金色Naga那伽圍繞一圈。佛足石的歷史比佛像更悠久, 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記載, 佛祖入滅之前, 告阿難曰:「吾今最後留此足跡,將入寂滅顧摩揭陀也。」 所以早期佛教中以佛足石代表佛祖。佛足石上面有大綠色玻璃供砵, 信徒用水泡濕鈔票後才貼上進貢。上面厚厚的一疊千元鈔票,砵中也有一大疊鈔票, 無人看管,也無人偷竊。緬甸是亞洲最窮的國家,但佛國人民質素似乎比亞洲富裕的香港還好。香港寺廟的香油錢被人爆竊,時有所聞,而那些被盗香油箱還都是加鎖的。
雲石廣場上有一條長長人龍出現,原來有慈善團體義工派發禮物(一張印有緬甸鈔票的海報、一張頭頂燈泡的大師傅5R相片、一瓶淨水、一杯奶茶),幾百人自發性排隊,安靜有次序地等候, 沒有混亂搶奪,更沒有打尖情況。「這個民族有希望!」我感嘆道。我見過緬甸鄰國印度的聖地瓦納那西派發聖餅的混亂情況,內地更加不用提了,看來緬甸這佛國深受佛陀教育熏陶下,品格高尚, 舉止有禮。
PS: 不丹朝聖團
我的朋友林國誠深入藏密, 將在下月佛誕假日首次帶朝聖團, 前往不丹參加法會祈福,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向永安旅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