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月亮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厄瓜多爾本土文明Canaris和秘魯來的印加文明不同,印加王自稱是太陽神的後代, 信仰太陽;前者是母系社會,信仰月亮。

一進佔地三英畝的印加比卡遺址,首先見到的是一間月亮神廟。神廟中央是祭祀的地方。地上有一個用大鵝卵石鋪設的圓月,在這位置發掘出一個女巫師曾埋葬於此,並有十一具陪葬的侍從屍體。被發現時他們都抱膝而坐,象徵等待重生。旁邊的墓碑,方位也十分講究,每年六月二十一日的月亮光,就會穿過墓碑頂射到墓地。

仔細看神廟外的梯田和水渠,都呈新月狀,代表他們的月亮信仰。梯田四周有多間方形屋子,代表四射的太陽光。在這裏望向整個遺址,可見地形特別打造成一隻美洲豹的形狀,豹頭是太陽廟,豹腳是月亮廟,身體是梯田。和印加首都庫斯科一樣,只是規模小一些。

沿着大平地(Gran Kancha)走,導遊介紹廟下還有一間Chosen House(選屋),供地位超卓的巫師入住。房屋混合使用這兩種文化的石頭。本土Canaris文明使用不規則河石建築紡織工房、廚房等,而外來的印加人懂得將巨石打磨成方形才修建神廟。

月亮廟下有一塊馬鞍狀的「犧牲石」,原來是用來殺可憐的草泥馬(羊駝),用以祭祀。印加不同瑪雅,他們不用活人祭祀,只用牲畜。

導遊停在一塊月曆石前,指着大石解釋上面有二十八個小洞,洞中積有雨水,月亮每晩就會投影在不同的洞中,代表月曆上的某一天。印加月曆每個月有二十八天,每年十三個月,但這樣只有三百六四天,那不就少了一天?原來石頭後面有一個額外的洞,代表補充一天,成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