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臘盡回淨土

 

我們生活在這個沒有宗教的時代, 對這死實在太沒有把握了!這以後許多思念你的日子, 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 不會有一點點光明‧‧‧

林徽因《悼志摩》

由淨土入禪

外婆如民間大部份婆婆一樣, 日復一日以念阿彌陀佛為己任。我自小由外婆撫養, 耳濡目染, 幼兒時以為阿彌陀佛就等同佛教, 甚至以為阿彌陀佛就是佛祖! 依樣畫葫蘆, 每天功課念南無。

到了後來有機會接觸到一行禪師的著作, 驚為天人, 如獲至寶, 仙露瓊漿, 甘之如飴。香港大學一百週年, 能使香港最崇高象牙塔的教授校長折腰的, 只有一行禪師。改變世界、不可一世的蘋果教主, 也拜倒在禪宗腳下。全港最聰明的大腦, 全世界最Cool的手機, 因為禪, 所以型! 於是我將 “I have arrived. I am home.”,貼在Facebook上, 作為我的座右銘。

我剛由法國滑雪回來, 巴黎三百年前就出了一個趙州禪師, 叫伏爾泰, 他向天主教會開炮, 口號是“打倒醜類”, 簡直和禪宗 “佛來佛斬”異曲同工。他將基督耶穌打回原形成凡人後, 被雨果尊稱為法國思想之父、啟蒙運動旗手。這個劃時代運動令西歐走出迷信黑暗的中世紀, 自信滿滿地邁進崇尚理性、科學的現代。

禪宗可以思辨、公案開發大腦,橘子拿來參透、步步正念療癒。至於淨土宗呢?喔, 貌似簡單、只懂念佛、包裝老土、民間迷信, 還是留給婆婆大媽們吧! 趙州禪師不是說過嗎?「念佛一聲,漱口三日」!

念佛、禪修, 那個有型一些?
他力、自力, 那個高深一點?

昏暗中的光明

那上期說的漣漪, 從哪裡來呢?

臘盡春回之際, 溫暖「淨土專輯」訪問大安法師, 他提到一本清朝十分流行的勸善書。令我無法平靜, 當晚就翻箱倒篋, 找出這本發黃的線裝古籍。

我最後一次聽到這四個字, 已經是九年前病榻前。 “白兒(敝人乳名), 世上沒有不散之宴席, 印光大師說, 人生最慘者莫過於死, 趁健康時, 你要好好唸佛! 唸佛不用一分錢, 就可消災免難。不可思議, 千真萬確, 你要相信。婆婆沒有什麼任何金銀珠寶留給你, 這本是祖母留給我的《安士全書》, 你要經常閱讀, 對你終生有無上裨益。”我已經哭成淚人, 迷迷糊糊地接過這本書。外婆過身之後, 我翻過一下, 古文艱澀, 字海茫茫, 打個呵欠, 束之高閣。

今天抺乾眼淚認真拜讀, 方知此書雖非佛經, 猶如清朝的《溫暖人間》, 書中有“西歸直指”, 意思就是往生指南, 卷一就是 “淨土網要”, 像這裡專欄 “為法師為什麼”一樣, 用一問一答方式解答信眾疑難。

問 “西方淨土己是超出三界, 過於天帝天仙…凡夫念佛, 安能遂生其國?”

答: “此仗阿彌陀佛之力, 非籍自己之力也。譬之跛人行路, 終日不能數里。若乘轉輪王(印度古代的阿育王)之象寶 (一種會飛的神獸), 一朝能歷四大天下。”

問: “今欲決定求生西方, 未知作何功行?世俗之人, 皆有妻子, 未知不斷淫慾, 得生彼國否?”

答: “欲決定生西方者, 持名之外, 當具兩種念力, 必得往生。一者當生厭離濁世之念。二者當生欣慕樂邦之念。”

看到這裡, 我才明白, 為什麼外婆臨走時, 即使全部家人嚎啕大哭, 依依不捨, 但她表現得毫不戀世, 口中唸唸有詞, 輕鬆上路, 因為她已經完全跟隨“淨土網要”, 開動引擎, 助跑起飛, 啟動前往生西方淨土的程序了!

美麗的詩意信仰

“念佛的人, 死的時候, 能預知時至, 身無病苦, 心無怖畏, 含笑而去。去無比殊勝西方極樂世界, 死得何等瀟灑自在啊!”這是外婆最後一篇日記。

是故常應懷念,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我開始重新念阿彌陀佛, 不再是口頭禪那樣漫不經心, 而是用全心全意信仰去念。這種簡單真摯的念佛的信仰, 就是林徽因《悼志摩》中描寫的: “除非我也有你那美麗的詩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