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席幕容唱《出塞曲》, 調子只有一味的悲涼。那兩千年的萬裡風沙,吹起的盡是漢的血、唐的淚、明的哀、清的辱。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嚇得我以為西出陽關無故人,就肯定是進了鬼門關。
這次七天參加港大敦煌考察團,有幸由衍空法師帶隊, 和港大佛學院的一眾大德同行,西出漢武帝開闢的「河西四郡」, 分別為武威、張掖、酒泉, 最後到敦煌學術考察。
蘭州火車記
蘭州是這條河西走廊的起點。由於我另有公事, 需要自行去蘭州搭火車去追上大隊人馬。在擁擠不堪的蘭州火車站排了一個小時,人龍之中,一半都是頭戴小白帽子的回教徒。秩序尚算良好,偶爾有人插插隊。下一趟一去武威的火車票,只剩一張硬臥了!趕緊買下,暗自慶幸。去站外吃一碗蘭州的蓋碗麵。回到車站,等了又等,火車遲開了一個半小時。
三層床的臥舖上,坐著睡著站著乘客。我拖著行李箱, 走過空調密閉的狹窄車廂中,頭上、臉邊、手碰,都是脫了鞋子的各色絲襪、布襪,各自朝著窄窄的走廊,散發各種千奇百怪、聞所末聞的異味。堅持死忍著屏息的我也能清楚辨認,人腳的臭味,根據洗滌頻率的長短、陳年的年份,細菌的數量,主人的性別年齡健康,最少有二十八種以上。走廊上窗邊有折疊椅,坐著不想睡的乘客,玩弄著平面電腦、智能電話。走到盡頭,就能望到最便宜的硬座,上了鎖的玻璃門後面,是一卡車密密麻麻沙丁魚罐頭,頭架上塞滿了行李,坐滿了人,走廊上人人心口貼著背,連廁所也被人、行李佔領了。慶幸買到這最後一張的硬臥票, 異味飄香怎麼也比塞在沙丁魚罐頭中比較容易接受。
我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在內地搭過火車,反而在幾十個外國坐過火車。內地的售票、候車、準點、車廂、服務,應該已經是世界中上水準了。介乎歐洲、日韓,和北非、印度之間。
羅馬古城有限公司
在武威(古稱涼州)會合了港大考察團眾人, 開車去驪靬。沙塵滾滾的黃土地,有一座中式仿古城。嶄新的中式城門上,貼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木招牌「甘肅驪靬古城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進了灰頭土臉的古城,熱火朝天的地盤,吊臂中央有一座大洋蔥頭的天主教堂,縮水版山寨了意大利的聖保羅大教堂, 教堂門口工地到處貼滿了「阿彌陀佛」字條。沒有神父,倒有一個主持模樣的和尚來迎,解釋這個「驪靬古城有限公司」實際上是來自台灣大法師的道場,真名金山寺。他盛意拳拳請我們去參觀,教堂左側就是佛寺, 大堂黑壓壓坐著數百男女農民,很多帶有蘭州口音。前面站著數十海青裝扮的居士在唱佛歌,下面農民手持歌本跟著唱歌。還有舞蹈表演、男聲獨唱「你是天上的星星」。牆上貼著「昨天沒有出席早課的人名單」。氣氛奇異,天主教堂由台灣和尚做主持, 古城內裡原來是有限公司。山寨中有誠實,奇怪之餘又夠創新。
說好的羅馬古城呢?原來三個羅馬勇士去了驪靬城中返工做「交通警察」,在驪靬巿中心最繁華的十字路口,豎立了三個花崗石塑像, 氣定神閒地指揮來來往往的汽車!漢朝稱羅馬為驪靬,西元前53年,羅馬帝國一個軍團流轉至此居住下來, 故稱驪靬縣。政府1994年在市中心特置了這三個石雕, 用作吸引遊客。加上那家和尚打理的教堂有限公司, 驪靬的這首《出塞曲》實在令人混淆不清、大開眼界、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