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諾斯解放者聖馬丁廣場草坪上有座古老的大鐘樓。「好像我們香港尖沙咀的大鐘樓呀!」我一下就叫了出來。
「沒錯!這以前叫British Tower(英國塔)」。我的免費導遊Joaquin介紹。
法國人就送了自由神像給紐約, 英國人為紀念阿根廷獨立一百周年, 捐獻了這個鐘樓給阿根廷,外貌和舊尖沙咀碼頭的鐘樓十分相似。英國人以嚴謹守時著稱,我問他,是否因為拉丁人浪漫遲到而送這個禮物呢? 「哦,我們阿根廷人的一小時比英國人的長一倍有多!」,老先生幽了自己一默。
1982年英國塔已 “被改名”,現叫Torre Monmenrial(紀念塔),因為那一年發生著名的福克蘭戰爭。戴卓爾夫人向阿根廷開戰。該島至今有兩個名稱,英國人叫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視乎你的政治立場,情形就像釣魚台跟尖閣群島一樣。當年打輸了,憤怒的阿根廷巿民就向 “英國塔”發洩不滿,破壞了部份建築,連塔的名稱都更改了。
馬爾維納斯群島紀念碑,位於英國塔對面的聖馬丁廣場,長年有憲兵把守,牆上刻有戰爭中陣亡士兵的名字,以及群島地圖,現在的阿根廷地圖上仍然包括這個群島。
話說回來,除了守時,英國人還善於經商。美國興起前, 英國控制了全球貿易。現在印度、緬甸以至九廣鐵路,百年前均由長袖善舞的英國商人修建。布巿也不例外。火車站仍然運作如昔,阿根廷乘客行色匆匆,英國人的火車太實用,再憤怒也沒有人破壞。老先生如數家珍,介紹牆上玻璃外罩已經破爛的壁燈,原來是由倫敦運來的古董。老先生走來走去,原來想找一盞還在運作的壁燈證明給我看,最後找到三個燈頭中唯一亮的一盞, 那一點點僅餘的百年滄桑、戰火燒盡的英倫風味。
走累了,我指著車站大堂中間的連鎖咖啡店示意坐一會兒,他直揺頭。帶我走到車站另一角。Cafe Retiro位於中央火車站內的一角,已經有一百多年。環境一流,樓底高達十米,陽光透過中央宆頂的彩色玻璃窗,灑在充滿歷史感的柚木牆木地板上。門楣柱頭皆雕花,柱頭鍍金。典雅如同半島酒店大堂,但價格就便宜了八成。馬黛茶9披索,咖啡、啤酒14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