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衰落而演唱會不敗, 影碟業消失而戲院生意旺盛, 證明在互聯網衝擊下, 娛樂行業仍然生機處處。
我自己偏好西方音樂劇, 幾乎每齣百聽不厭的名劇都琅琅上口。我相信到我老邁時, 這些名劇仍舊會在倫敦和紐約的劇院熱賣不墜。就像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漢人的時代曲, 我們這個年代跨越國家、文化、語言的舞台藝術, 西方音樂劇肯定榜上有名。相比之下, 舞台劇是比較小眾的玩意。沒有由頭到尾的音樂歌曲, 沒有熱鬧悅目的載歌載舞, 看的都是演員的肢體語言、聽的都是冗長的對白。所以在內地, 這類舞台劇叫 “話劇”。
本土舞台劇很熱鬧, 各種各樣的試驗形式都有。早前看過「進念.二十面體」的胡恩威導演之《華嚴經》, 就有大量多媒體的表演方式。上週《杜老誌》請我去看重演的首場, 大會曾安排和導演毛俊輝、監製梁李少霞、主角劉嘉玲、梁家輝、謝君豪等人晚宴, 大家對這劇的熱忱令我印象深刻, 看起劇來也格外投入。三主角的唇槍舌戰爐火純青, 拿捏準備, 舊時代香港的繁華灣仔, 更令人唏嘘。舞照跳, 但人面已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