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利之行, 接觸了不同階層的猶太人, 發現他們性格和咱們中國人頗為類似。精打細算、錙銖必計、勤奮聰明的性格, 令我想起《威尼斯商人》中那個夏洛克, 和遍佈全球的中國商人。另外還有功利主義、佔小便宜的性格。例如,我留意在以色利艾拉特的沙灘,沒有泳褲的猶太年輕人就直接穿著肉色內褲下海。這和中國人基因的功利思想一樣,不理黑貓白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經常在電視新聞中出現的耶路撒冷最高級的五星酒店大衛王(King David),早餐時很多高貴住客都公然順手拿走面包餅乾水果。不理公德、佔小便宜,似乎是兩個民族的共鳴。哦,今天在酒店早餐時人潮湧湧,在煎蛋檔前,居然有個中年婦人打尖,和後面的男人用希伯來語吵起來。打尖,多麼熟悉的場面!
以色列的銷售稅為17%, 艾拉特是以色列唯一的免稅港。看書介紹,這裡消費比耶路撒冷及死海便宜,但結果發現只是美麗的誤會。大部分價格都一樣,有些東西比其他地方還貴,例如同一罐以色列啤酒,在耶路撒冷賣10元,死海賣7元,這裡竟然賣12元!最便宜的超級市場一袋白麵包也要18元(HK$40)。深入敵後、與敵共眠的以色列,國防開支龐大的代價是消費比西歐更高,實在不適合背包客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