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內地的高考月, 千萬高中生寒窗十多年, 一生命運、家庭前途、甚至生死(每年都有高考生自殺), 都繫於比魚絲還幼細的九個小時考試時間。
我是幸運的,不必打這場硬仗, 在內地讀到高二, 就來到香港考會考。粵語不懂, 英語不會, 但可以過關軋將進入港大。媒介問我, 會考是否很難考?相比內地的高考, 絕對只是小兒科。我來自四川省重點中學, 被比軍訓還嚴格的高壓式教育訓練成為 “高效能讀書機器”。香港同學們已經讀了十多年英文, 我要在一年半趕到他們水準! 我還是蠻有信心的, 因為環顧我的同學們上課嬉戲、課間打波、回家打機, 怎麼可能打得贏一部高速運轉的讀書機器?
高考近年被批評為「一考定終身」,但是要在近千萬人之中選拔十萬進入名牌大學, 最公正的做法只有 “全國最公平”的高考。一旦搬龍門, 北大清華的後門就會被煤老闆、李剛們攻陷。寒窗下的貧農子女, 就永世不得翻身。高考和會考同樣不完美, 但至少是公平的。我至今仍然保存著改變我命運的這張A4紙: 港大錄取通知書, 將一個報童送進了香港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