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鍮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
《大唐西域記》卷一
唐僧玄奘經過印度,於六三二年到達巴米揚,於《大唐西域記》中對這兩座佛像的精確描述,是一千三百年來歷史典籍對此地的惟一描述。至今的英文維基百科,引述Buddhas of Bamyan千年滄桑的,正是這一段來自唐朝的古老漢語文言文!
印度人看到我手上的這本《大唐西域記》,是一千三百年前描寫阿旖陀的古漢語遊記,無不嘖嘖稱奇。因為世界各種古代文字,由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尼羅河的象形文字、愛琴海的線形文字到恆河流域的梵文,除了中國的甲骨文,大多已經死亡,或成為考古學家的秘碼。只有漢語的生命力、持續力,無與倫比,並對中國以外的世界文明,留下最重要的歷史紀錄。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此刻聽到鄧麗君的歌聲,想到古老漢語常駐的青春,令我長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