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佛到佛教

 

2500年前, 佛陀在菩提迦耶的樹下悟道之後, 如果他像當時印度大陸上千千萬萬個各種教派的苦行僧一樣,各自修行,自得其道,不理世人,這世界上仍然會有佛,但不會有佛教。一個人不可以成為一個宗教,即使佛陀已經由人成佛,他必須教化他人,創立僧團,才可以齊備「佛、法、僧」三寶。

他選擇了去鹿野苑, 於是這裡成為佛教的搖籃。

初轉法輪鹿野苑

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後,並沒有留在當地開示宣教。他走了十多天,共三百公里,到達這個婆羅門教聖城──瓦拉那西,也沒有逗留傳教,而是再多走十公里,到鹿野苑這個鄉村之地初轉法輪,首次授課。為甚麼?

「世人如眼盲,因為彼等故,令擊不正法者。」

──巴利文《中部經》第26經

佛陀在前往瓦拉那西的路上,遇到一個叫優波迦的「裸形外道」(即不穿衣物,終生祼體的修行者),他應該是位耆拿教僧人(耆拿教分兩派,只穿白衣者為swetambar,全身赤裸者稱digambar),佛陀嘗試向他講法,但不成功,唯有向早前離他而去的五個同修朋友下手!他打聽到(一說用天眼看到)五位朋友已經到了鹿野苑, 於是追到這個地方。

 

「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七

 

鹿野苑遺蹟公園入口即有僧院遺址,只餘大片紅磚地基遺蹟,因為1194年時, 伊斯蘭軍隊將這裡的寺院僧房, 全部焚燬, 然後1754年時當地人更將阿育王建的法王塔(Dharmarajika)(只餘中央大圓磚石地基)、小「還願佛塔」(Vodive佛塔)全部拆除, 作為建材修屋。

綠草中央, 矗立著巨大的達美克大塔(Dhamekh),這是鹿野苑唯一殘留的佛塔, 建於芨多王朝, 塔為實心, 高33.5米, 直徑28.4米, 原來塔上有很多佛龕和佛像, 被穆斯林所毀, 地上尙餘精緻的石雕殘片,以及無面無頭的石佛像, 有的佛像殘餘已經被泰國信徒貼上金箔。達美克大塔外綠草如茵, 有比丘打坐唸經、西藏僧侶繞塔。鐵架維修中,塔上部為裸露紅磚,下廓殘留小部分原來的雕刻,更多新石。

不遠處有著名的阿育王石柱殘骸, 原本十五點二五米高的石柱現已斷成五截, 殘留部分,刻有兩行巴利文:「接受佛陀的教導。跟隨佛陀的律法。」這就是玄奘仰慕不已的阿育王石柱了:

 

「前建石柱,高七十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

──玄奘《大唐西域記》

 

其精美無比的柱頂,已搬到鹿野苑博物館。柱頂上四隻獅子,代表佛法四傳;獅子之下有四車輪,代表法輪常轉,車輪之間分別為象、獅、馬、牛四聖獸,四聖獸之下雕有蓮花,整個打磨精美,光滑如新, 誠如玄奘所描寫。

此四獅柱頭現在是印度國徽,廣見於國家政府標示、鈔票硬幣之上,阿育王和玄奘也始料不及吧!

 

靜觀殘骸

此身朝為紅顏,夕成白骨

《白骨章》蓮如上人

在達美克大塔對面有一棵巨大菩提樹,由斯里蘭卡移植過來。我坐在菩提樹下打坐──坐直──合眼──呼──吸──。擾人的眾多蒼蠅感覺不到了,只感覺到樹影婆娑,風吹葉動,看到佛陀一路由菩提迦耶走來,第一次在這裡響起了佛陀般若波羅蜜的雄壯聲音。他的一言一語,如車輪一樣常轉, 傳遍五印,傳到西域,再至中土,世代相傳兩千年,直到今天傳播到我家,得外婆口沫相授,我才得以在童年時接觸到四聖諦、八聖道,今天遊子歸來,探訪老師二千多年前的足跡。佛陀為五個弟子首次開示,我們已經無從得知當時講了甚麼經(那時,多聞阿難尚未加入僧團,他是為佛祖留下佛經的主要功臣)。

面前的寺廟已倒、佛塔也毀,紅磚散落一地, 但又有何相干?世事本無常,佛法都有終結之日, 何況這些石頭磚瓦。塵歸塵,土歸土,來去皆幻覺,分別只在於早歸或晩歸而已。我們更不需批評摧毀佛跡的穆斯林,或破壞寺廟的印度教徒,皆泡影也。遙想當年,佛陀一生長途跋涉到處傳教,偏偏不准許信徒為他造像,更嚴禁偶像崇拜,自有先見之明。我心有佛法,我身即佛塔,無堅不摧,金剛不壞。我開始做白骨觀, 這是我最喜歡做的一種冥想:

“看好你的呼吸。觀照你全身只剩下一副白森森的骸骨。觀想你所有的肌肉都腐爛, 消散, 只有骸骨躺在地球上; 觀想你的骸骨已埋在地下, 已經八十年。保持微笑。”

《每日襌修手冊》一行禪師

(摘自新作《足足五萬年──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