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因為距離太近, 我又喜歡逛書城, 基本上當深圳是上水的下一個站, 週末沒事就逛一圈, 打書釘, 買書籍。
但省城就一直封在我的記憶中, 是8、90年代那個遙遠混亂的廣州舊火車站。直到前天, 第一次到廣州新城會朋友, 由深圳羅湖海關出來, 不奔深圳地鐵, 轉向和諧號火車, 才發現經驗已經大不同, 由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清潔的車廂、秩序井然, 媲美歐洲。唯一問題, 內地同胞在車內習慣性地高聲喧嘩, 呼天搶地,這方面要向日本人和德國人學習。
七十分鐘後到達廣州東, 換坐的士, 長居廣州的香港朋友示範了我心儀已久的 “滴滴打的”, 可惜香港人無法享用騰信老板馬化騰送的十元資助, 因為微信支付要內地身份證才能登記。「馬生怎麼可能留意到在內地居住的香港人?幾十萬人對香港是大數目, 對馬生來講, 不及一個鄉鎮的人口」朋友嘆息。
「你看, 小蠻腰!」他叫我看出去, 我以為有美女, 原來是省城新地標:廣州塔,一座電視廣播塔,兼具遊樂設施,身材靚, 晚上還不停變色。我開始明白, 他為什麼要放棄香港來廣州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