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沙漠榨出金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黃昏時去鳴沙山、月牙泉,這是敦煌僅次於莫高窟的名勝。距敦煌七公里,前者是一個小沙丘,只有800平方公里。後者是沙丘中的一彎新月形泉水,僅深一米五。我去過多個沙漠,包括印度、澳洲紅沙漠、非洲撒哈拉,鳴沙山的確有獨特性,應該可以贏得世界第一。

最小的沙漠: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

第一個收入場費的沙漠: 沙漠不同名山大川,四面八方都可以進入,怎麼收費呢?中國人的確很牛,將沙漠週邊修牆!用數公里的磚頭和圍板就把沙漠圍起來!然而坐收門票,每人130元人民幣!

沙漠榨出金:各國沙漠賺遊客錢方法都差不多,騎駱駝、四驅車、滑沙。鳴沙山就厲害多了,除了這些方法,滑翔機、穿梭巴士, 還有很多賣各款 “防沙口罩”的小販,也是其他沙漠不見的搵錢方法。最大的發明肯定是「沙漠鞋套」。這種類似周星馳電影的「太陽能電筒」整古發明,是一種新奇笨拙而醜陋的螢光橙色鞋套,$10租一次。幾乎所有入場者都當制服穿在鞋上,然後像企鵝一樣地笨拙地一拐一拐走在沙上,走了幾步,發現不對路,紛紛除了鞋套拿在手上。目的是防止鞋子進沙,還是保持沙漠如示範單位一樣清潔?都不重要了,「沙漠公司」在黃沙中榨出金, 每天進賬過百萬。

日本的精神故鄉

敦煌045號是一個平時不開放的特窟, 建於盛唐。地上挖深了20釐米,現出蓮花地磚。要跪在地上時,並低頭20釐米時,你就會和佛像的眼睛剛好有接觸,那就是黃金比例。站立時看, 佛像的樣子又不一樣了。左牆壁畫上的觀世音普門品,描繪了粟特商隊被強盜搶劫的緊張場景。右牆有無量寿十六變,解說因果。

修復敦煌最大的海外捐款來自扶桑, 日本人稱敦煌為 “故鄉”。那是因為日本文明源頭的長安已經不復再,今天的天朝中土更加面目全非, 西安固然沒有了唐朝寺廟, 中國全國的唐朝寺廟只餘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佛光寺等三所。但日本就保留了更多唐朝時期木建寺廟, 例如奈良東大寺、法隆寺、藥師寺等。敦煌保留了大量唐代的壁畫, 那是日本最崇拜的文明盛世。045號窟左右兩邊壁畫弟子的衣著和京都保存的唐朝袈裟一樣。兩邊所繪天王更和京都東大寺的戒壇寺國寶級天王一模一樣。

明朝封關,敦煌被遺棄在關外。再次打開國門的,不是長城以北的塞外遊牧民族、侵擾千年的蠻夷(中國人稱之為「胡」),而是由船堅炮利的海洋民族了(中國人稱之為「洋」)。「胡」人最多都是帶來胡蘿蔔、蕃茄、葡萄。「洋」人帶來的,就影響了中土的核心價值,直到今天。由兩千多年的漢族儒家思想,到洋務運動、今天德國人馬克思發明的社會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