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世界之一: 絲路玫瑰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中, 這個最年輕的宗教傳播速度最快。7世紀初文明邊陲的一個遊牧民族,興起一種新宗教, 迅即擴展到文化、政治以及生活方式, 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 這就是綠色的伊斯蘭世界, 廿一世紀遍佈亞、非兩個大洲的共約五十個國家。

伊斯蘭教前的阿拉伯半島

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就是當今世界的火藥庫, 戰火連天的中東地區。二戰後立國至今, 以色列和阿拉伯共大規模開戰五次, 平均十年打一次! 按照血緣, 阿拉伯人的祖先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是同父異母兄弟,同是亞伯拉罕的後代。但兩族紛爭, 始於遠古。

創立伊斯蘭教的人是阿拉伯人, 這個民族曾經最早出現在《聖經》中, 被稱為 “米甸人”, 但是形象認真負面:

“米甸人… 如同蝗蟲那樣多, 他們的駱駝無數、多如海邊的沙。”(士7:12)

“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都上來攻打他們”(士6:3)

以色列人和米甸人的仇恨, 並非始於今天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襲擊: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

你要在米甸人身上報以色列人的仇。”(民31:2)

伊斯蘭教出現之前,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多神宗教,受地中海主要文明埃及、希臘、羅馬的影響, 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死,盛行對大自然、動植物、祖先、精靈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阿拉伯半島上最早出現的一個王國, 就是納巴特(Nabataea)王國, 位於現在的約旦。

絲路玫瑰香

公元前139年, 中國漢朝張騫出塞,打通了長安到羅馬的歐亞貿易大道,即是絲綢之路。佩特拉位於必經之路,納巴特人在這裡建立了他們的貿易王國, 不止有東、西兩大帝國交易,還有南(埃及)、北(敘利亞)交易,盛極一時。萬里黃沙之中,有一座由絲綢貿易的黃金打造出來的粉紅華麗宮殿, 稱「玫瑰城」,成為黃土垢面的商人夢寐以求的沙漠天堂。六世紀玫瑰城因為紅海貿易、絲路衰落而被人遺忘,埋藏黃沙之中千年,直至一八一二年,瑞士旅遊家約翰才偶爾發現,這就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唯一的中東佳麗:佩特拉。八十後有《變形金剛:反派再起》,八十前則更愛《奇寶奇兵:最後的十字軍》,在大銀幕上初見玫瑰城的國色天香。

 

蛇道一線天

高二百米的巨石,被上天劈開兩邊,中間只餘二米至七米的小道,這是入城的唯一通道 “蛇道”,二千年前來自中亞的絲綢商人、非洲的象牙商人、印度的香料商人、羅馬帝國的軍人、朝聖者,都經過蛇道進城。聽着遊客踢踢踏踏的馬蹄聲在蛇道中回蕩,更發思古幽情。

蛇道共長1.5公里, 石頭兩邊有下水道,引進泉水。曾用陶板遮蓋,部分仍保留完整,證明古人的智慧。一直引水到宮殿墓室上面的儲水池。

兩旁石頭上雕有石刻神像保佑來往商賈,現在只剩空空如也的神龕,和無法辨認的石樁,保存比較好的是納巴特女神杜莎拉, 旁邊雕有駱駝。

 

消失的阿拉伯文明: 納巴特 Nabatene

阿拉伯文明相比六大古文明, 相對年輕。遊牧民族居無定所, 以搶劫農耕民族(如猶太人)為生。直到7世紀,隨著伊斯蘭教的誕生和傳播,才萌生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

在此之前, 最為矚目的阿拉伯文明, 首推納巴特王國。雖然只有兩萬人, 他們是阿拉伯沙漠中最早的商人, 由公元前五世紀開始在約旦沙漠綠洲中建立了城市, 並曾抵抗猶太人和羅馬帝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