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前, 地球起源於太陽星雲與塵埃形成的圓盤狀內。人類的出現,相對年輕很多, 非洲出土最古老的原始猿人Ardi,距今也只是440萬年。人類留在這個藍色星球上最早的印記,就是石器時代的洞穴岩畫, 共有23個世界文化遺產, 散佈五大洲。其中, 以舊石器時代的澳洲卡卡杜(Kakadu)壁畫, 歷史最悠久。
追溯文明以外
最早的人類文明,源起距今五千多年的兩河流域。四年前我開始用雙腳追溯人類歷史長河的源頭,我由兩河流域走入地中海,由埃及到印度,最後到美洲文明之母奧美克。五千年, 是我對人類文明(Civilization) 極限的概念。中華文明自稱「上下五千年」, 因為不及實實在在的公元前3100年建立的統一國家埃及悠久, 故冠以「上下」。但五千多年, 也是人類文明的曙光──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河源了。我一直以為,這條探索文明長河源頭的漫長道路, 已經用雙腳走到了盡頭, 所以著成《足足五千年》。
人類的史前文明更源遠流長, 只是湮滅在文明以前的晨曦朦朧之中, 更多的是神話和傳說, 盤古開天地的混沌。我不想去找女娲盤古, 但苦於沒有地方和史蹟去印證人類的史前時代。
直到踏入這個廿個香港大、澳洲最大的國家公園卡卡杜, 無數山洞岩畫, 居然比埃及金字塔早五倍時間、比中國的第一個王朝代表古蹟兵馬俑悠久二十多倍!欣喜若狂, 眼前正是五萬年前,最早出走非洲的非洲智人,經過中東、印度、印尼,跨過Torres海峽, 到達澳洲的印記。基因鑒定,今天居住在澳洲卡卡杜的土著Bininj人及Mungguy人,正是非洲智人的後代。
我懷疑起來,為什麼澳洲有最早的人類足跡,但沒有歐、亞、非、美洲那樣的輝煌文明?
不求發展的文化
土著Neville反問我:「為什麼要文明?為什麼要發展?」
這, 對我是一種當頭棒喝。
我來自「求發展、硬道理」的社會,在內地從小就學習「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有「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西方有「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我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森林中生存, 就要鬥爭, 就要發展, 就要改變, 與天鬥, 與人鬥, 與大自然鬥, 以取到一己最大的慾望滿足。吃兩片牛扒比一片幸福, 買屋買車要大才有面子, 賺錢越多越好等等功利主義思想, 已成為血液中的DNA。
萬萬想不到, 土著給我上了反思的一課, 不要發展, 不要改變, 減少索求, 不要太多, “就這樣就好了”!
Neville說: 「卡卡杜不需要改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大地、植物、動物和人類,也教導了我們如何照料大地和環境。我們只需要最小的消耗,跟鳥巢一樣小小的茅草棚,每天只吃兩餐簡單的東西。我們死後就輪回,變成不同的生物,所以我們敬畏所有大自然的生靈,因為祖先的靈魂在每一處,我們不敢、也不想去改變大自然。這是我們過了五萬年,仍然一直在最原始石器時代的原因。這是我們祖先的選擇。
今天,聯合國將我的家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政府要向我們租借土地開放成公園,吸引全世界各地的遊客,證明我們祖先的選擇是多麼的明智!
為何要鐵?用木更安全!因為行雷閃電時,我不會被雷擊!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是TV,不是手機,而是我明天可以醒來!因為,證明我沒死!」
我終於明白。人, 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物質。
地球這麼美麗,這麼多種生命形態,人,只是其中一種,一個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一員。
與世隔絕的五萬年
多謝地殼變動,澳洲和亞洲版塊分離。五萬年前, 澳洲土著和兄弟姐妹大陸的所謂”進化”分道揚鑣了。
人類文明高速進步的是最近五千年的事兒,但短短的時間已經令地球滿目瘡痍, 病入膏肓, 生物絕種, 氣候暖化。發展的歷史巨輪,碾過我們祖先的史前文明,轟轟烈烈,不留殘骸。
除了與世隔絕的新世界(澳洲和美洲),那裡沒有跟上舊世界的奴隸制城市國家、農業社會、青銅時期,更惶論鐵器時期、工業革命。
那裡是一個真正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真正存在的伊甸園。五萬年前,五萬年後,沒有文明的污染,沒有進步的暴虐,保留了我們祖先最原始、真實的赤子之心。那種和地球母親大自然赤裸裸的融為一體的原始。
因為旅遊之中發現了重要的史前人類文化, 新書拙作《足足五萬年》第一章, 正是澳洲。
文明? 文化?
文化(culture): 是自從人類進入石器時代使用工具以來創造物的總稱。
文明(CIVILATION) : 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lis」,「城市化」的意思, 泛指國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