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寺走到紅館

 

人聲鼎沸、煙火彌漫的寶蓮寺旁邊數百米, 有一間寧靜清幽、滿眼青翠、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小寺廟。蟬鳴聲聲慢, 露珠滴滴亮。

如是我聞

寶雄大殿前面, 是一片廣闊的草坪, 空無一人。順著草坪後面的茂密樹林中, 傳來的風吹沙沙聲, 來到一處林中空坪, 地上鋪了過百張草席, 席上無數男女老幼盤膝而坐, 還有不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古樹參天, 涼爽通透。天地之間, 鳥語蟬鳴伴奏, 一把不急不緩、空靈沉著的老者聲音, 餘音裊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的通序)。我看過不少描繪阿難尊者口中, 二千五百年前, 佛祖釋迦牟尼在祇樹給孤獨園的露天大花園菩提樹下, 向一千多位僧眾講法的圖畫, 竟然和眼前的情境有些似曾相識。

「皇后生下太子悉達多時,毫不辛苦。她站在藍毘尼園站著就生下了太子,那時, 她應該是練習行路禪。(眾人笑)。很不一樣,耶穌出生時,瑪麗亞是難民。而悉達多的兒子出生時,就辛苦得多,皇后幾乎難產,因為悉達多見到人間痛苦, 坐立不安, 這是導致太子妃分娩困難的其中一個原因。」

這是一行禪師, 佛誕日的時候, 在大嶼山蓮池寺, 又名 “亞洲應用佛學院”, 為眾生開示的開場白。我三生有幸, 十年來第三次聆聽禪師的海般智慧。

最安靜的紅館秀

近萬人的紅館空間,只聽得見空調機的聲音。良久, 一位年輕人緩慢的聲音, 徐徐升起。「入息、出息。我知道我正在享受呼、吸。」然後, 長久的安靜,再次在坐滿聽眾的紅館出現。我上次來這裡, 又唱又跳又叫囂地看草蜢演唱會, 和這次一行禪師幸福之旅, 剛好是兩個極端。

“叮—”一聲清脆的引磬聲,結束了寧靜。台上近百位梅村男女僧人、紅館內全體聽眾起立,蒼老的一行禪師慢慢地走上台。

全場燈光暗下去,只有一束光打在瘦小的禪師身上。他盤坐在台中央,整理好袈裟, 然後, 敲響了巨大的坐磬三下。

「我們尋找快樂而不著,是因為每個人心中深處有一個受傷的小孩。佛陀教導我們, 回到自己的正念呼吸, 才可以了解我們自己的痛苦,然後推己及人,可以了解父母、祖先的痛苦。只有慈悲的能量, 才可以轉化苦痛。唸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接觸到自己的慈悲心、理解心,這兩種心釋放緊張、停止思考、療癒身心。」

悠揚而起。大提琴、小提琴的音樂,慢慢地,女聲清亮透徹的「Namo Avalokitesvara 」 (南無觀世音菩薩),如行雲流水,洗滌紅館。和諧天籁,由低沉厚重的男聲和音接棒,如大山不動,廻旋三日。

端坐中央的一行禪師,雙目半合,左手持敲磬的木棒,右手拈花微笑,良久、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