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我們身邊最熟悉的本土信仰, 龐大複雜。由家裡廚房的灶君、大門口的土地公, 香港的黃大仙、車公、太歲, 到天神、地仙、人聖、陰司, 三界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自唐朝以降, 儒、佛、道三教合一。上至先秦諸子的老子(教主、太上老君)、莊子(祖師、南華真人), 到《封神榜》《西遊記》中的哪吒、二郎神, 歷史人物的關公、岳飛、屈原、李白、李時珍等, 還有眾多地方諸神等等, 總之,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我在台灣東部的宜蘭, 遇到三百年傳統的道教生日派對, 見識了台灣道教信仰的興盛。
台灣獨有 “陣頭” 表演
去年台灣得獎電影《陣頭》, 第一次將這種南部民俗文化帶上了大銀幕。在早期農業社會裡,為酬謝神明恩典,奉獻給神明看的表演, 統稱「陣頭」 (類似我們的神功戲)。發展到近代,搭配電子音樂與燈光效果稱為「電音陣頭」, 配備電子強勁音樂, 神像咬著奶嘴、戴著各式眼鏡、白色手套、拿著螢光棒、隨著電子音樂跳舞的, 就是著名的台灣本土文化象徵 “電音三太子” (三太子即是哪吒)。
在宜蘭最古老的 “聖駕出巡遶境”巡遊隊伍中, 除了卡車和轎子上的莊嚴神明雕像, 就是這些更加逗人喜愛、平易近人的陣頭表演。陣頭分為兩大類表演, “童仔陣” 和 “神將陣”, 兩者均由真人穿著戲服, 戴上Q版面具, 畫上戲曲臉譜。巡遊表演, 使用的武器、陣法、裝扮、行進都有統一的規定。兩者最大的差別是高度。 “童仔”是真人高度, 扮演神明, 腳踏各種陣法。 “太子陣”有三人扮演金吒、木吒和哪吒, 步伐調皮活潑。“濟公陣”像打醉拳, “褔德陣”為穩重的土地公公婆婆。
高了一倍的, 就是巡遊隊伍中三米以上的神將, 組成 “神將陣”, 表演者將神偶上身扛在肩膀上, 利用神偶衣服下面的機械裝置, 控制做出搖頭晃腦﹑左右擺動的動作, 面具瞠目怒視,威風凜凜, 和 “長洲飄色” 有異曲同工之效。這些神將協助各位主神驅魔除妖,象徵公平與正義,掌管著陰間的孤魂野鬼,例如「八家將」, 開路的叫 “七爺、八爺” (城隍爺的部將,原為兩位唐代將軍謝必安與范無救)。八家將的職務,在於主神出巡時,協助緝拿妖魔,捕捉鬼怪。表演的陣法以傳統戲曲中的「鬼步」為基礎改良,有「走七星步」、「踏四門」和「八卦陣」等多種。「八家將」雖名「八家」,演變至今甚至十六人、三十二人成陣的都有。此外還有護衛小叉、十二婆姐陣等等。
搶匪之神、娼妓守護神
道教滿天神佛, 其神仙系統, 大致可以歸納為民俗諸神(如玉皇大帝)、自然神祇(如雷公電母)、職業守護神(如媽祖)、地方神(如黃大仙)、民間信仰(門神財神土地神)等等。
最神奇的一位 “神”, 要算台灣治安史上第一個「持槍搶劫銀行」的罪犯李師科,, 他1980年持槍搶劫,被政府判處死刑後, 被尊稱為台灣的『搶銀行祖師爺』, 於是升格成為 “搶匪之神”, 他的神像位列台北縣新店市無天禪寺供奉。
在遶境的長長隊伍中, 最令人側目的, 莫過於性感女子站在KTV花車上,短裙豹紋, 香艷無比, 在花車上扭動屁股,一個唱一個扭。春秋時代的盜跖, 喜愛「取人婦女」, 被道教尊稱「白眉神」, 是為娼妓守護神。大部份宗教對娼妓都忌諱莫深, 唯獨道教尊重這種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 證明中國民間信仰的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