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鄉愁:印度阿旖陀石窟(一)

你曾是撒哈拉沙漠邊最孤寂的那顆椰枣樹,我是日出到日落親吻你的萬里風沙。

你曾是每年春天飛回來築巢的燕子,我就是那顆你認識的蒼老竹樹。

你曾是蔚蓝天空上的白雲,就是一直印存在我瞳孔仰望的那一朶。

經於到了有一年的四月,你是春雨了,我是茉莉了,一相逢就變成滿園的芳馥無數,花和雨晝夜都在溫柔暗香中翩翩起舞。

當雨季不再來的時候,乾枯的茉莉,期待死亡後的輪迴,變成牛毛細雨,去找我前世的鄉愁。不在花園,不在中土,那裡是我們百世以前的精神故鄉,唐僧用了十七年才找到的老師的家鄉:印度。

缘起西遊記

「古代印度有一個太子,有一天偷偷走出皇宮,去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到處都是些生老病死的人,他就決定出家了 」。睡在盛夏的殘破刺人涼蓆床上 ,六歲的我睜大眼睛,外婆坐在床邊,一邊用把爛葵扇為我撥涼,一邊講睡前故事。「你上個月就講過這個故事了!」我抗議起來。

外婆想了想,「西遊記,好不好?」。我啪啪拍手叫好。「唐僧走啊走啊,出了長城 ,走過敦煌石窟,他到了遙遠的天竺國。那裡有座仙山,半空中雕刻了滿山宏偉佛像和高僧修行的石窟。山溝小橋流水,四季盛放鮮花。後來中國敦煌就是跟這個仙山修的。唐僧好喜歡那個仙境,就住下來打坐靜修。阿彌陀佛•••」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先生,你喝茶還是咖啡?」輕柔的女聲,把我喚醒。我抹掉眼角的眼淚,看看這位印度空姐。望向機窗外,雲霧下,應該就是夢想了三十年的仙山了。

那一天,迎面的春風沒有了笑靨,太陽的日子不再溫暖,我只想離開家鄉這個灰色的傷心城市, 因為它割去了我心上的一大塊肉,無聲無息地帶走了外婆的生命。去哪裡呢? 我決心去找尋,兒時外婆口中的那座遠在天邊的仙境。這次,等我講仙山真正的故事給外婆聽。

仙山真有其地,叫Ajanda(阿旖陀) 和Ellora(埃洛拉)。這兩個兩千多年歷史的石窟, 位於印度中部, 現均為世界文化遺產。公元前二世紀, 佛祖涅槃了三百年,印度正值孔雀王朝, 強大如秦始皇的阿育王皈依了佛門, 佛教盛行, 僧侶開始在阿旖陀的山上, 大量開鑿石窟修行。過了五百年, 到了中國的西漢時代, 絲綢之路上的來往僧侶, 樂僔法師將阿旖陀的洞窟修行方式,帶到了河西走廊, 公元366年在鳴沙山的崖壁上開鑿類似的洞窟,是為莫高窟第一個洞窟,供一個人修行的僧窟。不過,佛教在中國遠比家鄉印度更為幸運。敦煌在公元366年至元代,千年之間香火不斷,共建成七百多個石窟, 是為敦煌。隨著印度被印度教化和伊斯蘭化後, 印度的佛教石窟埋葬在歷史的風沙中, 沈寂千年。有關阿旖陀唯一的記載,正是來自遙遠中土的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