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凱撒神遊羅馬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站在羅馬的遺址,今天我已經可以名正言順登堂入室,穿越數碼相機、手機、人聲組成的各國遊客人牆,經過鬥獸場、萬神殿,直奔入凱撒的後宮。和無冕之君──凱撒, 暢談兩千年前屬於他一個人的北非(我曾去過的突尼西亞鬥獸場、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中東(我到訪過的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伊朗被羅馬燒毀的波斯波里斯)、伊比利半島(西班牙Lugo的羅馬城牆、葡萄牙Evora古城), 還有凱撒親自花了兩年才打下來的英國(巴斯的羅馬澡堂)、法國(Arles的羅馬水道橋)、德國(Trier的羅馬教堂)現況,那是大到騎馬也要用幾個月才可以穿越的橫跨歐、非、亞的超級帝國。

凱撒聽我說到了2012年, 多達25個歐亞非國家, 仍然用他在當地二千年前興建的羅馬古蹟申請了六十三個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 用來招徠世界遊客, 果然哈哈大笑。他說 “來自強國的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攻下了三個大洲、八百個城鎮、 征服了三百個民族、將一百萬人擄為奴隸、修建了無數宏偉羅馬式城池的時候, 耶穌還沒有出生, 中國還在修長城呢!”

我們再坐時光機,前進到凱撒之後的永恒之城。由我帶他遊覽文藝復興時期的梵諦岡聖伯多祿廣場,欣賞米高郎基羅那向古羅馬致敬的聖彼得大教堂, 只有他聽得懂梵蒂岡的官方語言, 那已經死亡了的拉丁語。18世紀修建的許願池、1953年拍攝《羅馬假期》取景的西班牙廣場等。

雖然羅馬倒下了, 曾供奉宙斯的神殿 “萬神殿” 也變成了天主教堂, 直到中世紀仍是歐洲各國共通語的拉丁文也近絕跡, 羅馬仍然影響了整個歐洲的羅馬柱廊、穹頂教堂、油畫雕塑、拉丁文衍生的法意西葡語、一直到文藝復興。

那是一個不屬於義大利首都的羅馬市,那是所有西方文明的共同精神母親的羅馬。不止是西方,東方的中文、日文、韓語、越南文也借用了羅馬拼音。

二千年前,「條條大路通羅馬」,今天大概應加上「艘艘郵輪舶羅馬」了!

由拿玻里到Civitaveccia, 也剛好是郵輪一晚的時間。睡醒, 已經停泊在這個僅次於巴塞隆拿的歐洲第二大港, 距離羅馬80公里外的門戸。

永恒之城二千多年來的古蹟, 遊客依然如鯽,重訪了羅馬多個主要的景點,萬神殿、許願池、西班牙廣場、鬥獸場和梵蒂岡等。和當年看到的遊客景點,感覺十分不同。改變的是我的大腦,那是因為我已經裝備了歷史文化的導航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