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果佛國來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陽光為舌尖帶來芒果。

芒果在台語稱為「檨子」,清朝的台灣知縣孫元衡詩云:「千章夏木布濃陰,望裏纍纍檨子林,莫當黃柑持抵鵲,來時佛國重如金」。

「佛國」指的正是印度,有傳芒果由唐玄奘法師傳入中土,因為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是芒果最早的中文記載,但此傳不可信。因為到了清朝,中土連皇帝都仍然沒有見過這東西。康熙五十八年,福建巡撫呂猶龍進貢了一顆芒果去給康熙皇帝,介紹道「福建有番檨一種,產在台灣」,那個年代沒有冰凍宅配,他就「裝貯小瓶敬呈御覽」,想必由福建送到北京紫禁城都已經變黑變臭了。史書記載,「康熙硃批 知道了。番檨從來未見,故要看看。今已覽過,乃無用之物,再不必進。」

康熙口中的「無用之物」,正是令佛陀前生悟道的芒果。

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有一天他經過芒果林,瞥見樹上掛有很多熟了的芒果,他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怎知那些跟在他後面的大臣們已經貪婪打下了所有果實,樹葉樹枝灑了滿地。洽諾果門國王回到芒果林時,只見一片狼藉! 他非常失望沮喪,郤發現遠處有一棵芒果樹完好無缺, 仔細一看,原來那樹上沒有結芒果, 大樹反而得以保存下來。國王得到啟發,「如果我們也變成和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到這一點時,便剃度出家了。

這和莊子所謂的「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有異曲同工之領悟。而芒果傳入, 並非跟隨玄奘法師,而是紅毛城的建立者。《台灣府志》記載: 「檨種自荷蘭,切片以啖,甘如蔗漿,而清芬遠過之。」荷蘭人自印度及印尼傳入了三款芒果「檨有三種:香檨、木檨、肉檨。」這就是已經植根在台灣四百多年的土芒果。

以前在香港只認識台灣愛文芒果,旅居台灣後,才認識了十多種不同的台灣芒果,而且為了拍Youtube片,我有系統地買了不同品種試吃。例如最便宜的愛文芒果,街市賣到NT$10(HK$3.6)一粒,比較最貴的芒果界的LV夏雪芒果, 一箱要過千新台幣。還有台灣本土培養的第一個品種: 芒果之王的金煌芒果,比較另一本土品種香水芒果(台農一號)。吃得甜蜜,拍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