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禮儀之邦

ED115B0D-FA0F-4E95-93B1-EF3229930951「我是陳小姐……」「我是張先生」我一聽到這樣的自我介紹,肯定Cut線。因為沒有時間與粗鄙無禮無知的人交往。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由胡適、魯迅領軍,到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到達頂峰,親疏尊卑的東方傳統被打成「階級主義」,簡單如中文的敬稱、謙稱,也變成「封建糟粕」,新一代已經無法分辨令尊令堂、家父家母、內人太座、寒舍府上、閣下敝人等豐富詞彙。

所以我學日語時,最開心莫過於學習其十分豐富發達的敬語體系,以表達敘述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這代表文明和文化。日語的敬語體系源於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日語之中,根本沒有「我是張先生,這是我的太座。」這類失禮語言,因為其語法是錯誤的,日本人自小學生就要學習丁寧語、尊敬語和謙遜語,根本不可能用敬語介紹自己。

日本小朋友在沒有外人的場合稱呼家父為お父さん,有外人時就要自我謙虛稱為父ちち,明治維新之前的敬語更為豐富,例如稱家父為父上ちちうえ,類似中文的「父親大人」。禮失而求諸野。有關研究見於剛播完的《明治憑甚麼》,可以上網重溫。

這個節目不是旅遊攻略,也不止於遊山玩水,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觀眾看後若有所思,可能氣憤、可以感慨、也許耿耿於懷、最好醍醐灌頂,我已經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