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馬拉松,跑驛傳

剛在日本度過一個不平凡的新年,拍攝最後的平成跨年。大晦日(即大除夕)去日本人家吃年飯、年初一(即元旦)去明治神宮初詣、年初二去皇宮參拜日皇明仁新春賀詞、年初三去「第九十五回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打氣。

「駅伝競走」譯成中文是「驛站接力賽」,與「馬拉松」大不同。後者源自公元前四九○年的希臘,獨自一人跑完全馬四十二公里。前者源於日本,一九一七年為慶祝由京都遷都東京五十周年而舉辦的比賽,由讀賣新聞社主辦,第一屆由東京往返京都,共五百零八公里。驛馬星動,這是唐代時中國傳入日本的通訊方式,騎馬的傳令兵利用接力的方式緊急遞送書令。古時每三十里(約十六公里)就有一個驛站,由京都至江戶(東京)共有五十三個驛站(其中一個就是現在的新宿),稱為「東海道五十三次」。本周日播出的《明治憑甚麼》將介紹明治遷都東京趣事。

日本人對驛傳的熱情,不亞於馬拉松,「團塊世代」推崇集體主義,榮譽至上,驛傳精神可謂「現代武士道精神」。二戰時停辦了數年,今年已經是第九十五回,電視台全程直播長達十小時的比賽,今年收視更高達百分之三十一點二,遠超過電視劇!沿途搖旗吶喊的熱情民眾超過一百萬人,我住的大手町一早就封街,警察派發打氣用的旗幟,因為附近就是比賽的中間點讀賣新聞社。終始點為箱根,來回總長度為二百一十七公里。往返路各分為五區,每區約二十公里,一個跑手負責。途中接棒的位置叫「中繼所」,跑手傳遞不是棒,而是古意十足的綬帶叫「襷」,向遙遠的大唐飛腳致敬。

內地最近喪跑馬拉松、奇人糗事層出不窮,實為外國勢力餘孽作怪,何不文化自信驛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