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中國這位老師的定義不止是地理,更加上了時限。中國老師的身份早在七百多年前宋朝被元軍所亡時,消散在歷史塵埃之中。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代,南宋滅亡的時候,十萬軍民自發跳海殉國,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制了中國,這就是崖山海戰。日本人師承中國文化,以三國為起點,以盛唐為高峰,以宋朝為終點。到了元朝,日本誓不向元朝進貢。到了明朝,日本反而首次進攻中國,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就計劃不止佔領朝鮮,還要入侵明朝,由京都遷都北京。
清末的日本儒学世家内藤虎次郎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 “崖山之後,已無中國”,意味中國的精英盡喪蒙元之手,此後華夏文明再也沒有振作起來,存活下來的都是 “劣幣淘汰良幣”法則衍生出來的奴化人群,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大宋的滅亡。
明治維新後,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日本曾打著 “攘夷主義”的旗號發動甲午戰爭等對清戰爭。直到近代, 國父孫中山號召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這自然和日本史學認為“崖山之後,已無中國”不謀而合, 怪不得國父被日本人資助後, 多次被後人詬病媚日賣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