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上帝

20150710.JPG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人類對末知世界的好奇和追求了解, 催生了宗教和科學。理學集大成的朱熹認為知識有大有小, “大者”,即是“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而科學屬於次要的東西:“小道,不是異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農圃、醫 、百工之類、卻有道理在。”中國傳統思想重儒家而輕科學,  導致了後來落後於西方的局面。

達爾文兌現了年青時的諾言,他一直沒有停下來,除了這本年青時寫的、平易近人的《環球遊記》,他於二十年後著成被譽為「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朽經典──《物種起源》。書中再次回憶我腳下的這個群島,以及那裏啟發的進化論:「島上物種在各自不同環境下發生變異,自然選擇會促使不同新品種的產生。最後,我認為棲居在這個世界上無數動植物的種、屬和科,都有共同的祖先。」

進化論,誕生了。

幾千年來以「上帝創造論」為基礎的「創世記」,面臨空前的大挑戰。大自然的精妙看上去像是一種設計, 但達爾文發現這只是結果。拙作《跟達爾文去進化島》就是一堂野外旅途中的生物課, 將於下周書展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