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的黎明──寮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經》等佛經中記載了, 佛祖帶僧徒每天托钵乞食, 這是二千五百年前佛祖訂下的僧團戒條。

千人織彩雲

凌晨五點半, 晨光下的法國街和旁邊的小巷, 靜靜地冒出了幾十位老人家, 每個人都手持竹簍, 肩膀上都斜披著白色的沙龍。有的手持小木凳, 然後就坐在路邊等候。沒有小木凳的, 就赤足跪在路邊。除了早起的鳥語, 沒有一個人說話。

六點正, 街頭的盡頭出現橘色的一點, 往前不停地延長, 織到半條街那麼長, 彩雲下的緞帶般飄過來, 輕盈無語。原來, 是一間寺廟的數十位沙彌, 跟著帶頭的僧侶魚貫而行來化緣。身穿露左肩的橘色袈裟, 腰間系著黃布的腰帶, 赤著腳, 左肩挎著銅製的化緣缽,莊嚴無聲地慢慢沿著街旁走過來, 袈裟把朦朦亮的街道照亮。一會兒, 又有另一條又一條橘色緞帶飄出來, 是其他的寺廟了。

當領隊的僧人走到街邊第一個跪著的信徒時, 停下、靜靜地打開化緣缽, 老太太就用手從竹簍裡掏出一把糯米飯, 放進師傅的化緣缽。僧人合上蓋子, 老太太合十感恩, 因為托缽讓她有機會供養三寶、積德積福。

酒店侍應準備了新鮮糯米飯、白色沙龍、草蓆這「三寶」給我, 讓我也一嘗最正宗的佈施滋味。試了才知道, 徒手不停抓出熱騰騰的糯米飯, 很燙手。還要握成一小團, 一小團地放入每位的師傅的化緣缽。我佈施時笑著望那些龍尾的十一、二歲的小沙彌, 他們也友善地笑一笑, 害羞得很, 馬上別過臉去。

寮國雖然是共產主義國家,九成以上人口是佛教徒。男性年青時都曾出家,守沙彌十戒。每天早晨化緣得來的千家飯, 就是他們一天的糧食, 而且嚴守佛教 “過午不食”的戒律。

佈施完, 早市剛好開始。和中國人一樣, 什麼背向天的動物都可以當食物賣, 例如活生生的田鼠、蝙蝠、七彩鸚鵡的屍體, 最嚇人是一條可憐的野生大鱷魚, 也被五花大綁當食物出售。我真擔心買的主婦如何處置這個無比兇悍的晚餐主角, 是刺身、清蒸呢,還是薑蔥生煎?

智者出少年

這裡的佛寺很入世, 全部都在市區的中心或民居附近, 而且永遠大門中開, 夜不閉戶, 大部份更不用入場費。化緣過後, 僧人和小沙彌們就回到寺廟吃飯, 飯後小沙彌全部都去上課, 學習英文、數學、宗教等。貧窮的寮國老百姓, 都願意將兒子六七歲就送到寺廟接受免費教育, 如同寄宿學校, 直到二十歲畢業, 大部份沙彌都會還俗, 只有小部份繼續出家的成為正式的僧人或比丘, 比丘要守227條比丘戒條, 比十戒的沙彌更為清苦嚴格。

下午沙彌從僧校放學了, 有的在打掃, 有的在看書。我於是來到其中最大的一間寺廟香通寺, 和沙彌們來個文化交流。 果然, 我一坐下就有一羣十多歲的橘色袈裟向我這邊飄來, 其中一位18歲的沙彌Noi, 就主動用英語和我攀談起來。他第一句話, 就說早上化緣見過我! 我問那麼多人佈施, 你怎都記得? 他說平時佈施的老人家每一天都在同一個地點, 生面口的遊客很少的。

我最好奇是後生男仔怎麼可能每天都 “過午不食”, 肚子不會打鼓抗議嗎? Noi說, 飽暖思淫慾, 現代人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 戒食是提醒自己不要貪心,過了中午就不要貪吃了。佛教認為所有煩惱的根源是人的貪念和欲望, 當然包括食欲, 所以應該加上控制。西方也有同樣思想, 聖經中的Seven Deadly Sins (七宗罪), 其中一宗罪是Obesity(貪食)。在此封閉深山國度, 年紀輕輕, 都有如此廣闊的價值觀和流利的英文, 令我折服不已! 所以, 當他悄悄地問我劉德華是否真的結婚時, 我差點暈了過去。

Noi介紹香通寺建於1560年, 是皇家的寺廟, 我認為比皇宮更為豪華。他帶我去參觀鎮寺之寶, 1967年用日本進口的玻璃馬賽克鑲嵌而成的 “生命之樹”大型壁畫, 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建築風格和泰北的清邁Lanna式建築很類似, 原來, 清邁曾是寮國的屬土。

Noi除了學習英文, 還在自修日文, 他拿出他的筆記本給我看, 並用日文和我談了幾句。因為他20歲還俗後, 想去法國街的店舖做售貨員, 會講日文的話工資高一倍, 有40萬K(約美金40元)。

知識改變命運, 四海之內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