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明生小店

戰火聖地──伯利恒

廣告

 

今年奧斯卡獎電影《悲傷世界》 (Les Miserables , 港譯《孤星淚》)音樂劇中, 有一首振奮的人民之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其中一句是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二千年宗教仇殺

Crusade 指十字軍東征, 源於黑暗中世界時, 天主教廷為恢復前往聖城耶路撒冷的通路, 而向回教徒發起的聖戰。在西方的傳統觀念, 穆斯林代表異教徒和邪惡,  耶教代表正義。教皇烏爾班二世稱: “在東方, 穆斯林佔領了我們基督教徒的聖城, 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下令, 行動起來, 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聖戰以牙還牙, 冤怨相報, 輪迴轉生了一百多代人, 到了近年911事件、以巴衝突, 還是沒完沒了。中世紀這場打了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可是仇殺的源頭?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剛剛創立,就和耶教中心拜占庭打了三次大仗,死傷慘重,先知穆罕默德的許多信徒、同伴都戰死,這些聖人墳墓成了今天穆斯林朝拜聖地。伊斯蘭教和耶教的仇恨, 始於宗教誕生的那天。

那伊斯蘭教之前呢? 耶教指責猶太教異端、猶太教認定耶教為異端並加以禁止。耶教內部三大支派, 公元325年起天主教與東正教都認對方為異端, 天主教更曾設立異端裁判所把被視為異端的基督新教徒處死。

再向前推, 耶教誕生的那一刻, 耶穌就被猶太祭司釘在十字架, 走過血跡斑斑的苦路後死亡。

我今天站在耶穌出生的地方──伯利恒, 唱起巴利文《慈經》: “願東方的, 願西方的, 一切眾生, 遠離危險, 敵意消除, 褪下仇恨, 脫離苦海。”

伯利恒, 聖誕星 

巴勒斯坦──這個動盪不安的不幸國家, 2012年才得到聯合國授予非會員觀察員國地位, 但其國土邊界仍未確定, 被以色列重重包圍, 首都耶路撒冷被以色列佔領, 甚至自己的貨幣也沒有。命運弄人, 這個穆斯林國家的旅遊中心, 卻是一個基督教、猶太教聖地──伯利恒。

沒有東方三博士帶路, 我坐上21號巴士, 由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到巴勒斯坦的百利恆,只需十多分鐘, 對這兩個血海深仇的國家來講, 實在太短。巴士經過電絲網, 沒有任何海關, 沒有過境手續, 就由以色列, 瞬間進入了巴勒斯坦的國土。

下車後,走過熱鬧的大街,地上一大堆的二手衫、二手鞋,生意比後面的大商店更好。由此可見, 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也夠清貧的。大街小巷沒有見到以前新聞中見過的「巴勒斯坦炸彈英雄」的海報,緊張情況應該已經改善了吧! 少年推著超市手推車賣蔬菜、小販叫賣煮熟的大粒黃豆(當地人的小食)、阿伯坐在堆積如山的阿拉伯麵包後面, 完全是地道阿拉伯市集的模樣。如果不是大街上的招牌寫著 “伯利恒超市”, 你會以為是在也門或約旦。

大街盡頭,就是馬槽廣場,又稱和平廣場。夠諷刺的,這裡兩千年來, 什麼都有, 就是沒有和平。廣場一角就是其貌不揚的矮小的聖誕教堂Nativity Church, 馬槽所在地。

「伯利恒啊,你在猶太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為我作掌權的救主。」                                                                                                                                彌5:2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