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 有廿個香港大! 還是少數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地點之一。卡卡杜國家公園(Kakadu National Park), 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 佔地兩萬平方千米。
由於幅員遼闊, 擁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壯麗的峭壁圍繞著潮灘、澇原、低地和高原,為1600種植物和200多種鳥類提供了棲息之所。靜謐的黃水河濕地是觀看日出日落的著名地點,這裏生活著大量的魚群、候鳥和鱷魚,最適合乘船巡遊,盡情觀賞當地的動植物群。文化方面, 卡卡杜土著的文明, 悠久到令人難以置信。
我跟著土著船長去追蹤鱷魚。他叫Neville, 來自kunwinngu部落,在達爾文讀大學,今年45歲。這個船公司,就是他們部落擁有的!
河水兩岸皆叢林。「在你前方十點鐘,有一隻鱷魚」。我一看,真的呢, 在石頭上一動不動的石頭部份, 原來是鱷魚。 「在你右翼二十米,水中,有兩隻鱷魚正在游水」。他對樹木、動物了如只掌,什麼果實是土著的花生?什麼地方有藥效的樹木?都在他的「左邊二點鐘位置」、「右翼三十米外」。「水中有五條鱷魚」,我也不明白,即使只露出了一個鼻孔,他的眼睛也那麼厲害。這也許就是土著和大自然的本能連絡,就像我們城市人被iPhone本能地吸引去了一樣。
河邊崖壁上有原始壁畫,畫了兩條魚,Neville驕傲地問:「你猜猜這有多久了?」。自封為歷史精的我, 猜一千年。「哈哈, 你小看我們了。這壁畫比金字塔早五倍時間!有25,000年!我們的祖先,是最早出走非洲的人類,六萬年前,經過中東、印度、印尼,到達澳洲。我看到壁畫,就讀取到祖先的話語。見到銀河,就見到我的祖先。我的祖先拋出去的矛,一萬年了,還留在山上某處樹上。」
對自己民族、傳承的自信、驕傲,寫在他黑黝得發光的臉上。一口流利的澳洲口音英文,抑揚頓挫的講解、幽默十足的笑位不斷,令他更星味十足。
Neville下岸後, 示範如何使用Bondok(澳洲其他地方稱為woomen)的拋矛器。「我用竹做桿、木做尖,用身體的重量,只能拋到幾米遠。但祖先教我,用鐵木做成拋矛器,將矛放上去,看!」
他優美的舞姿一揮, 果然將矛拋到三十米遠的對岸叢林, 最遠可達120米呢!
舞臺,就是他祖先生活了六萬年的這片驕傲土地。澳洲政府已經將卡卡杜國家公園歸還給350名土著, 再向土著租借運作。
鳴謝: Tourism Australia ( www.australia.com ); Tourism Northern Territory ( http://cn.travelnt.com/ ); Qantas (www.qantas.com)